植物保护


《农药应用方法,第四版》
Pesticide Application Methods, 4th Edition

Graham Matthews, Roy Bateman, Paul Miller 著
2014年,1月, 536页,ISBN: 9781118351307
书评者: 曹坳程,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农药应用方法是从事作物保护人员的一项标准化工作。本书修订和扩充了近期发展的农药应用技术信息,并描述了这些技术如何有效地防治有害生物。本书第三版发行已超过10 年,自第三版后,一些重要的管理法规发生了改变,如欧盟和美国关于水质的法规对农药的喷雾产生重大的影响。还有如何设计喷雾器以减少喷雾后喷雾器中农药的残余量受到关注,以及喷雾器如何清洁。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如何减少农药的飘移。这些内容在新版书中都得到了体现。

本书共计20 章,包括综合防治中的化学防治、农药沉积的靶标、农药剂型、喷雾雾滴、液压喷头、手动液压喷雾器、电动液压喷雾器、空气辅助喷雾器、控制雾滴应用、静电喷雾器、航空喷雾、喷雾飘移、种子处理,粉剂和颗粒剂应用、空间烟雾处理、特殊处理方法(注射、熏蒸和其他技术)、生物农药应用、设备维护、安全防护、实验室和田间应用设备、化学和生物农药专用设备,以及有关农药应用标准索引(附录)。本书作者从现代植物保护对化学防治的需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农药雾滴大小的重要性及其沉降规律,以及雾滴取样测定技术,详述了液压喷头的结构及关键参数。用图解的方式讲解各式喷雾器和喷头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首先,介绍了针对特殊作物如果树、草莓设计的气流辅助喷雾器械。其次,介绍了超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航空喷雾机械的最近进展。详述了雾滴飘移测量的方法学和影响飘移的因子,以及采用缓冲区和制造工艺控制雾滴飘移的策略。第三,介绍了种子,喷粉和颗粒剂施用技术,图解了手动施药器械到大型施药机械。第四,热烟雾和冷烟雾技术在本书也得到体现,描述了热烟雾的脉冲喷雾发动机的结构和冷烟雾的喷头结构及其应用场境。第五,一些特殊的施药技术,如化学灌溉、熏蒸、土壤注射、树干注射在本书也有较为系统的介绍。第六,简述了施用生物农药如Bt、绿僵菌、桶混微生物制剂防治农业害虫、森林害虫和蝗虫对剂型、喷头和雾滴的要求。最后详细介绍了设备的维护和安全防护。

本书适合于植保机械、农药应用技术、农业技术推广及植物保护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及师生阅读。



《寄生蜂化学生态学》
Chemical Ecology of Insect Parasitoids

Eric Wajnberg, Stefano Colazza著
2013年,5月, 328页,ISBN: 9781118409527
书评者: 张礼生,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昆虫化学生态学属于生态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涉及进化论、生态学、行为学、毒理学、分析化学、电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是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典型范例。该学科主要研究昆虫与其他生物间的化学联系及其机制,是当前生态学领域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自20 世纪50 年代末诞生以来,以其对农药污染、病虫害抗药性和其他生态环境因子的反思,及其对生物间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因的探讨,包括对害虫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昆虫神经生物学和进化论等理论研究,对于昆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涵盖了寄生蜂化学生态学的现有知识,将寄生蜂的行为生态学与化学生态学进行了整合。各章节有序地呈现了近几十年来重大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潜力。此外也涉及了一些相关案例,以强化读者对寄生蜂应用的了解。全书共分为13 章。第1 章,昆虫寄生蜂的化学生态学:迈进一个新时代。其余12 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包括第2~8 章。其中,第2 章,植物防御和寄生蜂化学生态学;第3 章,寄生蜂在复杂化学环境中的寄生策略;第4 章,地上与地下环境中的寄生蜂化学生态学;第5 章,寄生蜂的寄主携带策略——产卵化学生态学;第6 章,有关膜翅目寄生蜂信息素介导信息交流的新见解;第7 章,寄生蝇的化学生态学;第8 章,气候变化及其对寄生蜂的化学生态学的影响。第二部分,应用,包括第9~13 章。其中,第9章,昆虫寄生蜂的化学生态学——在生物防治中的不可替代性;第10 章,化学信号在农田害虫管理中的应用;第11 章,化学信息在果园及葡萄园害虫管理中的应用;第12 章,化学信息在有机作物害虫管理中的应用;第13 章,化学信号在林木害虫中的管理应用。

本书通俗易懂,主要对象是对化学信息在昆虫-寄主天敌(尤其是寄生蜂)关系中感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此外,对于昆虫学、植物保护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学生、昆虫化学生态学的教师也都是可用的参考资料。



《杂草解剖学》
Weed Anatomy

Hansjoerg Kraehmer, Peter Baur 著
2013年,4月, 502页,ISBN: 9780470659861
书评者: 崔海兰,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Hansjoerg Kraehmer 在德国的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工作,主要从事杂草科学和除草剂应用,是欧洲杂草研究学会主席。

本书详细介绍了杂草的组织、器官及生长、繁殖等过程中解剖学结构特征和变化,共计9 部分55 章。其中第1 部分包括引言和第1~4 章,主要阐述杂草的细胞、薄壁组织、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第2 部分包括第5~12 章,主要介绍杂草的分生组织结构、分泌结构、贮藏结构、界面结构、表皮、气孔等;第3 部分包括第13~17 章,主要介绍杂草的维管束和海绵组织;第4部分包括第18~32 章,主要介绍杂草的茎、根和生长;第5 部分包括第33~45 章,主要介绍杂草的复杂组织和器官;第6 部分包括第46~51 章,主要介绍杂草的无性繁殖;第7 部分包括第52 章,主要介绍确定杂草特性的指标;第8 部分包括第53~54章,主要介绍30 多种杂草的生活史及相应器官的解剖学结构;第9 部分包括第55 章,主要介绍杂草切片的制备方法。

“没有结构就没有功能”,作者通过研究杂草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性,探讨杂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环境适应性与其形态学和解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为杂草科学治理提供借鉴。在杂草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和杂草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该书的出版为广大杂草科学和除草剂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者充分了解常见杂草的解剖学结构创造了条件,也为杂草科学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该书所选取的杂草种类代表性强,形态学照片和解剖学照片清晰,文字叙述专业,可读性强,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广大学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粮食产业链真菌毒素的控制》
Mycotoxin Reduction in Grain Chains

John F. Leslie, Antonio Logrieco著
2014年,5月, 376页,ISBN: 9780813820835
书评者: 张松山,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全球每年有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污染,对人类和动物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书重点介绍了小麦、玉米、大米、大麦和高粱5 种最主要的谷物从种植、收获到加工整产业链中真菌毒素污染与控制。

本书共22 章,除第1 章对“Mycored项目”进行介绍外,其余章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2~10 章,以玉米产业链为主加以介绍。其中,第2 章,玉米产业链中产毒黄曲霉和镰刀菌的鉴定;第3 章,玉米中真菌毒素的确定;第4 章,玉米育种中抗真菌毒素研究;第5 章,温带玉米降低真菌毒素污染风险管理措施;第6 章,玉米贮藏期间预防真菌毒素污染最佳管理措施;第7 章,用于玉米制品中控制真菌毒素稳定性的良好加工技术;第8 章,减少动物日粮中真菌毒素水平;第9 章,物理和化学方法脱除玉米中真菌毒素;第10章,频繁发生真菌毒素暴露事件的国家黄曲霉毒素B1 的化学预防策略。第二部分以小麦产业链为主,包括第11~18 章。其中,第11 章,小麦中镰刀菌和疣孢青霉的鉴定;第12 章,小麦产业链中真菌毒素的分析方法;第13 章,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第14 章,温带国家减少小麦真菌毒素污染的良好种植与收获措施;第15 章,非传统性小麦主产区降低赤霉病和真菌毒素污染风险的良好管理措施;第16 章,小麦赤霉病的化学控制;第17 章,小麦中真菌毒素污染预测;第18 章,小麦采后贮藏的良好管理措施。第三部分,介绍其它谷物产业链,包括第19~22 章。其中,第19 章,良好的食品及饲料加工技术;第20 章,高粱产业链的真菌毒素;第21 章,大米产业链中的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控制策略;第22 章,小麦和玉米中真菌毒素的全球风险分布。

本书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对于从事粮食种植、收获以及后期加工等研究食品安全方面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也非常适合从事粮食生产的企业学习和阅读。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