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

《抗菌药物治疗综述:细菌细胞壁作为抗生素靶点》
Antimicrobial Therapeutics Reviews: The Bacterial Cell Wall as an Antibiotic Target

Bush, Karen (Editor)
2013年,159页,ISBN: 9781573318792
MeSH:
1. Anti-infective agents
2. Antibiotics
3. Bacterial cell walls-Synthesis-Inhibitors
书评者: 麦毓麟,博士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Wiley Amazon China

说起青霉素,相信没有人不知道这个20世纪40年代发明的抗生素,在二次大战中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的结构不存在于哺乳动物当中,因此作用特异性很高,该类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也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多的抗生素;但随着全球抗生素滥用,耐药率与日俱增。本套纽约科学院年鉴丛书一如既往地网罗各个领域的大牛,每年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撰写内容高度概括的综述。本册《抗菌药物治疗综述——细菌细胞壁作为抗生素靶点》由印第安纳大学的Karen Bush教授编纂,对目前靶向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治疗进行了回顾。

本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综述文章,首先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及生理功能进行了回顾,并结合目前的靶向细胞壁的活性药物作用位点进行阐述:Master教授回顾了全球2007年至2011年抗生素监控数据,描述了几种细菌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的趋势;Egan和Vollmer教授结合最新的文献对细菌分裂时细胞壁的变化进行回顾,这也为本书后续对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微生物产生的耐药机制介绍提供了背景;接下来Silver教授对细胞壁上糖肽生物合成过程中的药物靶点筛选进行了详尽分析;本节最后,Johnson教授对细胞壁合成—分解循环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细胞壁循环通路上的靶点可以和传统的β内酰胺药物一起,产生更强的协同杀菌作用。

第二部分是本书重点,主要讨论了最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Talbot教授结合最新的β内酰胺类药物发展现状,对未来该类药物的发展进行了讨论;Bush教授对β内酰胺酶进行分类详尽介绍,紧接着Palzkill教授对一类目前没有任何抑制剂的金属β内酰胺酶进行解读,阐述其作用机制。虽然β内酰胺酶的存在对抗生素作用造成影响,并越发泛滥,乐观的Shlaes教授还是对最新的几种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用药充满了希望。最后Page教授阐述了铁载体耦合物潜在的抗菌活性。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除β内酰胺类之外的、针对细菌细胞壁的药物,包括肽类和脂肽类抗生素。

本书编排严谨,按照“基础—临床”思路编排文章,尽管笔者年资尚浅,但一口气读下来对整个靶向细菌细胞壁抗生素最新发展可谓收获颇丰。目前我国自主开发新型抗生素还很少,而世界水平上每年获准入市的抗生素也屈指可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是主力军,因此了解这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耐药情况和联合酶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对于指导我们临床用药的意义重大。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药学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