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


《分子过程的量子控制 (修改和扩充后的第2版)》
Quantum Control of Molecular Processes (Second, Revised and Enlarged Edition)

M 厦皮罗等著
2012年,562页,ISBN: 9783527409044
书评者: 刘克玲,退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量子力学85年前诞生以来,发展迅速,现在已成为一门很成熟的学科。一代接一代的科学家都在研究各种量子现象。本书系统地介绍了1985年以来,利用光和物质的量子属性来控制原子或分子系统的动力学反应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干控制研究在近几年发展得特别快,研究证实,相干激光能在原子、分子上印记信息,使系统随后的动态反应朝预期的方向发展。相干控制涉及光学物理、物理化学、原子和分子物理、量子力学方面的知识,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相干控制的基础知识,以便读者掌握这个新领域。

本书共18章: 1. 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入门;2. 弱场光解;3. 弱场相干控制;4. 分子内的动力学控制;5. 优化控制理论;6. 去相干以及它对控制的影响;7. 相干控制的案例研究;8. 双分子过程的相干控制;9. 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深一层的研究;10. 量子光的相干控制;11. 弱场以外的相干控制:边界状态和共振;12. 弱场以外的光分解;13. 弱场以外的相干控制:连续谱;14. 手性分子合成和纯化过程的相干控制;15. 强场相干控制;16. 几个脉冲的相干控制;17. 优化控制的案例研究;18. 相干控制与经典限制。书的末尾有附录(按先后顺序给出了本书所用的符号列表)、参考文献和主题索引。

本书第一作者M. 夏皮罗是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化学系量子控制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化学反应的激光控制、光分解和光合成过程的理论、激光催化、量子计算和去相干、过渡态光谱学、势反转和波函数成像、原子和分子中的强场现象、基元交换反应的量子理论、基础量子力学等。第二作者P. Brumer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的著名教授。 作者以研究生为对象,系统地讲述了光与物质的相干属性、激光相干控制的基础知识及案例。本书是物理系、化学系研究生以及从事激光相干控制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



《计算电磁学要论》
Essentials of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

盛新庆等著
2012年,352页,ISBN: 9780470829622
书评者: 胡光华,退休高工(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本书向读者深入介绍了计算电磁学(CEM, Computational Electromagnetics)中的三个主要的全波数值方法,即矩量法(MoM. Method of Moment)、有限元法(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和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本书作者通过实例研究详细描述了计算电磁学中的上述三种方法,诠释了他们自己的研究经验,加上对当前相关文献的概述,对典型的案例给出了全面的分析,包括数值方法的特性,帮助初学者快速及深入地理解计算电磁学的精髓。

本书共有5章:1.电磁场的数学表述,内容包括电磁场的确定性矢量偏微分方程组、电磁场的矢量波动方程、电磁场的矢量积分方程;2.矩量法,内容包括三维金属体的散射、三维均匀介质的散射、三维非均匀介质的散射、求解若干其他问题的矩量法要点;3. 有限元法,内容包括介质填充波导本征模、波导不连续问题、三维物体的散射、节点棱边元、高阶元、有限元时域方法、对有限元方法的进一步评论;4.时域有限差分法,内容包括三维物体的散射、若干特殊问题的处理、矩量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之间的比较;5. 混合法,内容包括混合高频渐近法与全波数值法、混合全波数值法。

本书的中文版于2004年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第一作者盛新庆,2001年12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的“国外杰出人才”回国到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工作,2003年3月作为教育部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到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任教授。

本书针对的读者群是天线与传播、微波、微电子学及电磁学专业的具有研究生水平的学生,电器工程与电子工程研究人员、对编写自己的代码或者理解代码的工作细节感兴趣的软件开发者也可使用这本书。



《利用混沌激光的光通讯 (非线性动力学与同步的应用)》
Optical Communication with Chaotic Lasers

A ·井田著
2012年,664页,ISBN: 9783527408696
书评者: 胡光华,退休高工(原中国科学院物理学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本书从介绍激光系统中的混沌不稳定性的基本物理学开始,讲述耦合激光中混沌同步的技术以及对激光和光学、通讯、安全及信息技术的许多应用,包括编码/解码技术、混沌通讯系统性能、随机数的生成和新颖通讯技术在内的知识。

本书共有12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激光中的混沌和同步基本物理,含第1-6章:1. 绪论; 2. 混沌与激光基础; 3. 激光中混沌的产生; 4. 混沌激光动力学分析:具有光反馈的半导体激光实例; 5. 激光中混沌的同步; 6. 混沌同步分析:具有光反馈的单方向耦合半导体激光实例。第二部分混沌激光对光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含第7-12章:7. 使用混沌激光的光通讯基本概念; 8. 使用混沌激光的光通讯的实现; 9. 利用混沌激光的基于信息-理论安全的安全键分布; 10. 利用混沌激光生成随机数; 11. 激光中混沌的控制; 12. 混沌激光的其他应用。最后是术语汇编,内容包括首字母缩写词表;用于数值模拟的C语言编程源代码;用于具有延时光反馈的半导体激光的LangKobayashi 方程;用于具有延时光反馈的单方向耦合半导体激光的耦合LangKobayashi 方程中混沌的同步。

本书作者于2000年获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电器工程博士学位,现在是日本崎玉大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副教授。他还是美国光学学会、IEEE光子学学会及美国物理学会的会员。

本书可供从事激光通讯研发的研究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阅读借鉴。



《微液滴的物理学》
The Physics of Microdroplets

J. Berthier著
2012年,392页,ISBN: 9780470938805
书评者: 吴永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WileyAmazon China

在大多数的微流体系统中,需要研究微滴和界面的特点。生物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三维微电子、眼睛流体力学及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均存在微流体系统。在微系统中,液滴的行为和界面是复杂的,涉及到复杂的三维几何因素,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处理不同混溶相阶段的界面分离是相当困难的。

本书主要研究稳态或准稳态情况下的液滴与界面,也考虑一些动态问题。书中分别论述三维液体的界面理论;薄液滴的体积和表面的公式;固着液滴的行为;微通道中的液滴行为;毛细管上升的影响分析;液滴之间的界面行为:如吞没、电润湿的理论和应用、用毛细管调整三维微电子的方法等的发展现状。

全书含12章,1. 毛细现象的基本原理;2. 最小能量和稳定性指标;3. 液滴:形状、表面和体积;4. 固着的液滴;5. 在两个不平行平面之间的液滴:从锥形平面到楔形;6. 在微通道和微腔中的微液滴;7. 毛细管作用:毛细管上升、毛细管泵和毛细管阀;8. 开放的微流体;9. 液滴、粒子和界面;10. 数字微射流;11. 三维微电子的毛细管自组装;12. 结尾。

本书的各章是由该领域国际公认的一些专家撰写的,反映该领域的最新水平。适合生物技术、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教师和研究生参考和阅读。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