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

The philosoph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
The Philosoph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Jeremy H. Howick
2011年4月,248页,ISBN: 9781405196673
MeSH:
1.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 Philosophy, Medical
书评者: 黄久佐,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
Wiley Amazon China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1991年Gordon Guyatt为JAMA写《医学论文用户指南》系列文章时创造的新名词。循证医学这个新学科在过去20多年来风靡全球,成为医师、医学研究人员和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本书作者首次探索了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可以看作是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和希波克拉底(古希腊医学家)对话的现代版。

作者Jeremy Howick博士的专业是哲学,目前在伦敦大学学院为医学生讲授哲学。他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员期间写了这本书。基于作者强大的哲学功底和与牛津循证医学中心各位专家的深入讨论,使这本书既有严密的逻辑,又能紧密结合目前医学界的实际情况。

本书分四部分,共12章。第一部分为导论,共3章。第1章提出循证医学的哲学基础。作者认为,循证医学关于“证据”的哲学是基于循证医学的“级别”,这可以归纳为三个论点:首先,随机对照试验,或总结许多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回顾提供的证据级别高于观察性研究;第二,一般说来,有对照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提供的证据级别高于基于基础科学的机制推导(病理生理学推理);第三,一般说来,有对照的临床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观察性研究)提供的证据级别高于专家的临床判断。第2章提出“什么是循证医学?”,讲述了循证医学诞生的过程,早期对循证医学的定义,以及对循证医学的误解的解答。第3章提出“什么是临床决策所需的优秀证据?”,指出临床决策所需的优秀证据应该满足三个重要特点:说明干预措施的患者相关收益和危害,可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患者,包涵其他现有的干预措施。

作者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出“随机化、双盲和安慰剂对照是否可以比其他方法排除更多的混杂因素?”,本部分包括本书的第4-8章。作者的主要结论如下:关于随机化:虽然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级别在大多数情况下高于观察性研究,但是如果观察性研究发现某干预措施的疗效远大于假设的混杂因素作用之和,即可认为该观察性研究提供了最高级别的证据,即不应仅按照研究的类型来划分证据的级别,还应该结合研究的结果。

关于双盲:双盲可以消除许多研究执行过程中的混杂因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双盲法的研究,其证据级别高于非双盲的研究。但是如果干预措施的疗效立竿见影,这时研究参与者与医疗人员的混杂作用很小,双盲法所能起到的作用就相当有限。

关于安慰剂对照:作者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采用当前有效药物,而非安慰剂作为对照。

作者在本书的第三部分(第9-10章)强调,机制方面的推理和专家的临床判断应该在循证医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在本书的第四部分(第12章)对前面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并且提出了循证医学的两个前沿课题:利益冲突中隐含的偏倚(尤其是厂家资助的研究项目);将循证医学纳入更大的背景中考虑(医学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公平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本书是从哲学层面对循证医学的全面深入思考,有对循证医学本身优点的肯定,有对其局限性的分析,也有对其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实在不愧为当代的亚里士多德和希波克拉底对话,值得一读。


Molecular techniques for the study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分子学技术在医院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Molecular Techniques for the Study of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Steven L. Foley 等编著
2011年7月,248页,ISBN: 9780470420850
MeSH:
1. Cross Infection-diagnosis
2. Cross Infection-prevention & control
3.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methods
4. Molecular Epidemiology-methods
5. Disease Transmission, Infectious-prevention & control
书评者: 邓国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医院感染即医院获得性感染一直构成对全球范围各类医疗机构中相关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挑战,尤其是其中许多致病菌具有耐药性或多重耐药性,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增长的控制难度。如何有效监测和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发展?《分子学技术在医院感染研究中的应用》一书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监测和防治医院感染致病菌的角度,展示了近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对医院感染防控的应用研究成果,为从事医院感染控制的工作人员、临床医师、流行病学工作者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编著者和撰写者主要来自从事医院病原微生物检测和感染控制的国际著名学者,在编著过程中按命题内容结合了各自的业务专长并系统复习和充实了大量新近专业进展,形成其主题突出、内容鲜明的特色。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共12章,主要内容涵盖有:医院感染致病菌的发生与传播的诱发因素包括相关的医院环境特点、有效的感染控制方案或措施、医院感染研究中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病原菌的清除与耐药菌的治疗对策、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监测医院感染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致病性真菌中的应用研究。其中第二部分以整体篇幅分3章详细介绍了近10年来新开发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这些新的方法分别是实时PCR快速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REA)、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并由于各成章节方便于读者按需查阅。


Building brains - an introduction to neural development
《构建大脑》
Building Brains:
An Introduction to Neural Development

David J. Price 等编著
2011年4月,348页,ISBN: 9780470712290
MeSH:
1. Neurons-physiology
2. Nervous System-anatomy & histology
3. Neurogenesis
书评者:
杨远帆,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彭小忠,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室)
Wiley Amazon China

大脑拥有人体内最复杂的功能,它的发育一定是令人敬畏的奇迹。近年来,神经发育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大学内受到来自生命科学、医学、数学、物理和计算机领域师生的广泛关注。这本由David Price,Andrew Jarman, John Mason和Peter Kind撰写的神经发育学课本,旨在面向大学生或非神经科学背景的研究生,阐述神经发育的重要过程和分子机制。该书四位作者是英国爱丁堡大学神经发育生物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共同为该校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一门相关课程,《构建大脑》这本教材是其教学经验的结晶,既紧跟前沿又深度适宜。

本书开篇简明介绍了发育生物学最常用的模式生物,包括果蝇、线虫、斑马鱼、小鼠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发育过程和术语作为基础铺垫,同时建立了一套简化的符号贯穿全书方便读者查阅,这些都对初学者非常实用。读者从开头即能体会到,本书一大的特点是图解清晰,方便对分子信号与宏观发育之间繁杂联系的理解和记忆。

其后的正文选取该学科中当前理解较为透彻或有重要意义的领域,阐释了神经发育事件如何受到遗传信息,以及机体组织和外部环境的调控。本书正文包括了神经诱导、神经外胚层的轴线形成、神经生成、神经迁移、神经元的发育成熟、轴突诱导、精细区域图谱的形成、神经功能的成熟、神经凋亡等章节。最后一章中,作者还补充了非常前沿的神经塑造方面内容,提醒读者神经的发育不仅是命中注定,也与后天养成有关。

正文配图几乎都是作者们特地为该教材而设计,与文字配合很好,比通常研究文献中的图例更详尽而利于教学,形象概括了重要理论概念和实验过程。同时为方便多媒体教学,所有精彩配图均可在出版社网站下载。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涵盖了从分子、细胞到系统神经生物学的广泛领域,从物种上包括了从无脊椎动物到哺乳动物,视角广泛,结论客观。

作为一本教材,该书对文中出现的专业名词在留白处给予了解释,更利于初学者起步。同时,作者在页面下方给出了经典的原始研究文献,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原始文献,了解科学发现过程的好习惯。本书呈现了几位专业研究人员对教学的热情,对于学习类似课程的学生,是一本实用而简明的参考教材。


Nutrition in epigenetics 《营养表观遗传学》
Nutrition in Epigenetics
Mihai D. Niculescu、Paul Haggarty 编著
2011年6月,384页,ISBN: 9780813816050
MeSH:
1. Nutritional Status-genetics
2. Nutrigenomics
3. Epigenesis, Genetic
书评者: 何书励,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Wiley Amazon China

本书共有20章,对表观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营养对肿瘤和慢性疾病的作用作了细致的描述,非常值得营养工作者一读。

孟德尔遗传学说基于重组、少见的基因突变、选择和漂移,与之相比,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发生的软遗传更有利于机体对环境的短期变化作出快速适应。目前,在真核生物中表观遗传的可传递性已得到令人信服的论证,然而哺乳动物的相关证据尚不多。这可能是由于机体需要在适应环境和保持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的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

第1章是对本书的总体介绍。从拉马克遗传理论(个体在生活中所获得的某些特性可以通过生殖传给下一代)在最近被得到重新认识谈起,讲述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机制(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节)。表观遗传学正越来越清楚的解释营养与健康的相互关系。表观遗传的调节贯穿人的一生,可以被饮食和生活方式所影响,甚至可以传递给下一代。表观遗传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第2-5章则阐述了表观遗传学的作用机制。第2章对DNA甲基化进行讲解,DNA的甲基化及去甲基化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这一对化学反应可以对基因起到沉默和激活的作用。第3章描述了营养等环境因素通过对染色体产生可遗传的结构改变进而影响基因表型的可能机制。第4章介绍了干扰RNA和其他小RNA在表观遗传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未来利用RNAi治疗人类疾病的可能性。第5章讲解了表观遗传特征的可传递性(有丝及减数分裂)。第6章则介绍了表观遗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在机体发育的某些时期对表观遗传较为敏感,因此需要在辅助生殖过程中注意适当的处理。第7-10章则用表观遗传学的观点解释常见疾病(肿瘤、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第11章以后的各章则介绍了营养素和环境对表观遗传的影响。其中第11章讲述了母体营养与胎儿发育的关系,第12章介绍了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对表观遗传的影响;第13章讲述了胆碱、乙酰胆碱和蛋氨酸对大脑发育的影响;第14章介绍类维生素A对表观遗传的影响;第15章介绍异黄酮类物质对表观遗传的影响;第18章介绍环境暴露的表观遗传作用;第19章讲述了营养和表观遗传学对生殖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第20章则从流行病学的视角探讨肿瘤、营养和表观遗传学的关系。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环境、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和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与饮食相关的营养问题伴随着人的一生,本书从营养表观遗传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病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为肿瘤和慢性病的防治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进而延长人民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本书适合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营养工作者阅读。


The Placenta - from development to disease 《胎盘 — 从发育到疾病》
The Placenta: From Development to Disease
Helen H. Kay、D. Michael Nelson 和 Yuping Wang 编著
2011年4月,360页,ISBN: 9781444333664
MeSH:
1. Placenta
2. Placenta Diseases
书评者: 高劲松,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Wiley Amazon China

胎盘是连接胎儿和母体的重要器官,作为胎儿的附属结构,它不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对母亲及后代的成年期疾病产生影响。最新的研究证实,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与胎儿期的宫内环境有关,同时,许多母体疾病也和胎盘密切相关。

关于胎盘的研究,往往分散在各种学说和研究之中,很少有关于胎盘研究的专门著作。本书将有关胎盘研究的方方面面归纳成著,难能可贵。作者选择了临床和科研人员均感兴趣的话题,一步步详细介绍了胎盘研究的各种方法,然后介绍了影响妊娠结局的特殊临床疾病,着重介绍了胎盘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书中不仅有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阐述,还涉足临床及科研的最前沿,包括蛋白质组学、干细胞发育、通过分析滋养细胞游离RNA和DNA进行产前诊断等。

本书界面友好,专门列出了临床要点、研究关键聚焦和教学点。专业研究人员可以在书中找到有关胎盘研究的各种技术要点和细节。针对高年临床医生,书中强调了胎盘扮演的各种功能,介绍了胎盘是如何成为现在和未来疾病的窗口。

本书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最新的多哈理论(DOHaD),即成人疾病的发育起源,胎儿宫内发育不良可导致胎儿编程异常,成年后发生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在该过程中胎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母体胎盘综合症(MPS),包括一系列与胎盘功能不良相关的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梗死、胎儿生长受限,这些妇女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第二部分:胎盘发育及其生理和免疫功能。该部分描述了胎盘的发育生理学,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剖析了胎盘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代谢、分泌和转运功能。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胎盘、胎膜和脐带的检查方法:涉及各种病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第四部分:胎盘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滋养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胎盘的灌注技术,胎盘的三维培养模型,胎盘造影,显微镜检查,蛋白质组学研究和稳定性同位素法对胎盘进行体内代谢转运的研究。第五部分:与胎盘相关的内科疾病和合并症: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早期流产、早产、糖尿病、宫内生长受限、子痫前期、易栓症、非整倍体多倍体滋养细胞疾病、多胎妊娠和双胎输血综合症、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还介绍了胎盘对药物的屏障作用和转运作用。第六部分:对将来研究的展望。

本书为相关领域新入门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简洁明了的知识资源,同时为资深研究者和高年临床医生在指导学生时提供参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参考书。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基础医学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