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978-0-470-74834-3 《分子生态学(第二版)》
Molecular Ecology, Second Edition
J.R.弗里兰等 著
2011年4月,464页,ISBN: 978-0-470-74834-3
书评者: 毛新国,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2005年第一版《分子生态学》面世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分子生态学研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使广大读者更快地了解分子生态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作者重新编撰了《分子生态学》一书。

《分子生态学》第二版共计8章,主要内容包括:第1章,生态学中的分子遗传学:主要介绍分子生态学的概念、产生和数据资源的来源;第2章,生态学领域的分子标记:着重介绍遗传物质的种类和分子标记的类型;第3章,单一种群的遗传分析:主要介绍遗传多样性的量化和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第4章,多种群的遗传分析:阐述研究多种群的原因,种群细分和基因流的量化,影响基因流的因素以及种群分化的原因;第5章,生态学重要性状研究——生态基因组学,QTL分析和反向遗传学:重点介绍重要生态学性状研究的方法,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联系以及QTL分析等内容;第6章,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主要介绍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的概念,分子标记在该领域研究中的应用,生物钟、分枝树、比较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等内容;第7章,行为生态学:介绍使用分子研究行为的原因,交配体系,捕食和被捕食等;第8章,保护遗传学:重点介绍保护的必要性,生物分类,群体大小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等。

过去的5年间,分子生态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当属生态基因组学。分子生态学从传统的,利用中性遗传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基因流研究,发展到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对适应基因进行功能分析。本书中,编者为突出该方面的进展特意撰写了“第5章,生态学重要性状研究——生态基因组学,QTL分析和反向遗传学”;此外,在其他章节中也添加了不少的新内容,如生态基因组学在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行为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等。

总之,本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分子生态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突出了该领域最近涌现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保留了第一版的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内容覆盖面广,文字通俗易懂等特点。是分子生态研究领域的从业人员和广大学生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的重要著作,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978-0-8138-2195-5 《植物转化技术》
Plant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ies
C.N. 斯图尔特等 编
2010年11月,296页,ISBN: 978-0-8138-2195-5
书评者: 毛新国,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经能够转化许多种植物。这些植物转化技术彻底改变了农业和植物生物学的本来面貌。2007年2月,首届国际植物转化技术大会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来自47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与会代表们向我们展示了生物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了向广大科研人员介绍本领域的最新成果,主办方汇集本次大会最精彩的报告,编撰成本书,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共有16章,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章),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介绍影响植物遗传转化的因素,农杆菌和植物间基因组的相互作用;第二部分(包括第3~7章),其他转化技术:包括基因枪转化法、藻酸钙微粒转化法、花粉转化技术、无选择标记转化、可见转基因表达等等;第三部分(包括第8~11章),植物转化的载体、启动子和其他:重点介绍植物转化双元载体的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的转化载体;第四部分(包括第12~13章),转基因基因组整合的稳定性,甲基化和基因沉默:重点介绍对转基因的认识,以及如何避免转基因沉默,位点特异重组等;第五部分(包括第14~16章),选择体系和无标记转化:介绍选择标记基因的类型、相互作用,无标记转基因植物的转化方法,以及转基因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本书涵盖了植物转基因研究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更好的开展植物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参考。为赶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转基因技术领域的发展步伐,我国在“十一•五”中期启动了动植物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转基因研究。该书的出版时值“十二•五”转基因研究的起始阶段,因此它对我国从事转基因,尤其是植物转基因研究的广大科研人员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同时它也是在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了解转基因研究最新进展的理想参考书。


978-0-470-68418-4 《环境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Second Edition
G.M.埃文斯、J.C.弗朗 著
2010年12月,290页,ISBN: 978-0-470-68418-4
书评者: 毛新国,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环境生物技术时代已经到来,该领域许多生物技术无论是在科学意义上,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速度都相当惊人。《环境生物技术》第一版已经不再适于该领域快速发展的现状,为使广大读者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在第一版《环境生物技术》的基础上,共同编撰了《环境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该书旨在将环境生物技术在微观、功能水平和宏观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同时促进该领域更好更快地发展。

全书共计10章,根据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3章):介绍环境领域生物技术的作用和应用,其中第2章和第3章分别介绍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在环境干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包括第4~9章):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分别从污染控制、环境生物修复、废水处理、光合作用与植物技术、生物技术与废弃物等方面介绍相关生物技术;第三部分(包括第10章):环境生物技术的整合。

本书充分反映了目前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且几乎囊括了该领域最新的典型案例。与第一版相比,其最大特点包括:增加了该领域最新的,在实际生产上已经证实有用的案例;增加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的内容;删除了第一版中的讨论章节。

从本书的内容编排不难看出,其对生物技术、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以及环境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非常有参考价值,也是环境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了解其最新进展的必备资料。


978-0-8138-1649-4 《植物氮代谢的生态因素》
Ecological Aspects of Nitrogen Metabolism in Plants
J.C.波拉克、C.D.托德 编
2011年2月,448页,ISBN: 978-0-8138-1649-4
书评者: 毛新国,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氮素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氮素的可获得性是植物,乃至作物栽培成功与否的主要限制因素。了解植物获取和利用氮素之间的微妙平衡,有助于我们在施肥时做到既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又不至于给环境带来危害。本书综合了氮素、植物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围绕氮肥这一关键营养元素,为读者展示了作者比较宽泛并综合的观点。

全书共有17章,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氮素循环:主要介绍氮素循环以及氮对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第二部分(包括第2~9章),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该部分涵盖了植物参与的各种生态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氮素获取和代谢的影响,如植物与菌根真菌的相互作用,菌根真菌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等;第三部分(包括第10~11章),附生和内生微生物:主要介绍植物如何为土壤微生物、附生和内生微生物提供和获取氮素;第四部分(包括第12~14章),节肢动物:从与节肢动物相关的角度介绍植物如何向其提供氮素,或从它们那里获取氮素;第五部分(包括第15~17章),氮素获取的环境信号:重点介绍信号分子,如类黄酮、植物激素对豆科植物结瘤的影响,细菌-植物相互作用过程中一氧化氮作为信号分子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作用。

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可将其最突出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1)综述了影响植物对氮素获取和利用的生态学因素;2)为读者剖析了如何才能做到既提高植物氮素营养,又不危害环境;3)回顾了植物、微生物、真菌和其他生物在氮素利用方面复杂多样的竞争和互利关系。

总之,本书是一部跨多学科的专著,无论是植物学家、生态学家、土壤科学家还是微生物学家都能从中找到相关的学科信息,是生命科学领域从事跨学科研究的从业人员和研究生拓宽眼界,了解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重要参考书目。


978-0-470-77806-7 《生物多样性:利用者和被利用》
Biological Diversity: Exploiters and Exploited
P.哈彻、N.巴蒂 著
2011年4月,440页,ISBN: 978-0-470-77806-7
书评者: 毛新国,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无论你阅读任何一本生物学书籍,你都会发现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的核心问题。互利共生、寄生、共生、合作、协作、联合等俗语为我们描绘出生物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然而传统生物学所关注的焦点是生命是如何组织的,其在个体和群体水平又是如何发展进化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在研究人类社会时将其与与之发生作用的其他生物分开,而事实上人类社会和其生存的生物圈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解并改善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认识地球上原材料使用和保护的情况,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历史,并将我们自身作为广义生物学的一部分,去了解其他生物以及它们的社会是如何组织的。《生物多样性——利用者和被利用》则正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将人类社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生命的多样性。

全书共计19章。第1章,概述:主要介绍编撰该书的原因,以及目标生物的选择。第2~19章每一章介绍一种生物,根据这些生物的特点及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将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2~10章),被利用:分别介绍我们向马尾藻海索取较多的马尾藻类海草、头足纲生物(如乌贼)、蜜蜂、养蚕(蚕和桑树)、甘蔗、豆类、葡萄、三文鱼、橡树、兔子等;第二部分(包括第11~19章),利用者:主要介绍传播疟疾的蚊子、影响航海的生物污染生物和附着甲壳动物、欧洲蕨、蝗虫、传播瘟疫的老鼠、鸢鹰、寄生植物槲寄生以及狼等。从所选的生物和体系来看似乎有些随机,事实上它都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另外,这些被选中的对象通常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能够激发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本书以一种全新而富有创新的方式来教授生物多样性,它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将物种分类,进化关系解析作为主要授课内容的老套。该书选取18种生物作构架,来讨论物种间,其他生物与人类社会间的相互作用。该书所选取的物种非常广泛,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的鸟类和哺乳动物;既有植物,也有动物。作者相信,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定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同时该书对生物学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帮助。此外,该书还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生物学原理,生命多样性,以及生物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重要科普读物。


978-0-8138-1694-4 《植物生物质转化》
Plant Biomass Conversion
E.E.胡德等 编
2011年1月,376页,ISBN: 978-0-8138-1694-4
书评者: 宋莉莉,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近年来生物燃料以及绿色化学的发展得到了较快的升级,而且随着兴趣的增加,人们对有关生物质作物的发展以及生物质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的科学信息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植物生物质转化》一书涵盖了广泛的有关生物质燃料工业的可持续性和有利可图的发展直接相关的重要内容,研究主题包括从专用草本能源作物的发展到转化过程的演变等内容。

全书共计12章。第1章,生物经济,从可再生植物为基础的原料中分离产品的新时代;第2章,农业废弃物;第3章,传统栽培系统和以森林为基础的新材料;第4章,专用草本能源作物;第5章,作为生物质原料的都市固体废弃物;第6章,在生物质种植体系中水资源的可持续性;第7章,在能源作物生产中的土壤可持续性问题;第8章,含5-碳和6-碳糖的发酵微生物;第9章,预处理;第10章,生物质转化的产酶体系;第11章,基于发酵的生物燃料;第12章,生物质化学品和聚合物;第13章,以生物质为基础的能源的碳补偿潜力;第14章,生物能源经济。

广泛的研究范围以及简洁、科学的写作风格使得本书对于对生物燃料生产和发展研究感兴趣的所有研究人员、工业生产者和生物质能源专业的学生等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