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
《基因组学:基本方法》 Genomics: Essential Methods Mike Starkey(迈克.斯塔基)等编著 2011年1月,350页,ISBN: 9780470711576 书评者: 张瑞芬,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近年来,基因组学发展迅猛,其研究重心已从基因组测序、基因识别逐渐转到功能基因组学,即对基因产物和特性的研究中。本书是由多位国际知名的基因组学方面的专家共同撰写的最新基因组学实验手册;每一章节都是先简单扼要地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接下来是实验方法的分步讲解,并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已经在各个作者实验室成功试用的备选方案,最后,对于实验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供了解答方案。其中,重要的新方法和成熟的经典方法并重,并以相当篇幅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
|
《基因倍增与生物进化》 Evolution after Gene Duplication Katharina Dittmar等编著 2010年10月,358页,ISBN: 9780470593820 书评者: 魏玉保,博士生(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 |
"从单个基因到生物种群,从基因结构到功能,《基因倍增与生物进化》是第一本全面阐述基因倍增在产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中重要作用的文集。之前是1970年版大野乾所著的《基因倍增造成的演化》,大野乾是这一领域的奠基者。基因倍增是生物新颖性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机制之
一,其它机制还有基因突变与转座等。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80%的新基因源于基因(基因组)倍增;倍增产生的新基因生发了新的功能或表达模式,即倍增基因-新蛋白-新作用网络-新表达模式,最终催生了新的物种。本书中的范例多是经典的基因家族,如Hox,Globins,OlfactoryReceptors和MHC。多个物种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和二代测序技术使得生物学家能够在基因组范围检验和完善基因倍增的机制。"
|
《生物信息科学中的计算机智能和模式分析》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attern Analysis in Biology Informatics Ujjwal Maulik(U.毛利克)等著 2010年11月,372页,ISBN: 9780470581599 书评者: 朱尧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 |
计算生物学要求应用计算技术解释和分析各种生物学数据,是一门涉及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和数学科学的交叉学科,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在生物信息科学中,各种新的搜集大量数据和生成新型数据的数据采集方法催生了从数据组中搜寻有用的正则性和模式的高级方法。在这些方法中,计算机智能得到研究者特殊的青睐。
|
《肿瘤的微环境》 Tumor Microenvironment Dietmar W. Siemann主编 2010年12月,454页,ISBN: 9780470749968 书评者: 邢永政,博士生(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
肿瘤微环境,即肿瘤细胞产生和生活的内环境,由多种细胞、胞外基质和胞外分子组成。主要的细胞类型,除了肿瘤细胞本身,还有其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免疫和炎性细胞、胶质细胞等。长期以来,肿瘤微环境被视为癌症对放射性治疗和化疗产生抵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在肿瘤细胞的起始、恶性进程和转移扩散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植物应力生物学》 Plant Stress Biology: From Genomics to Systems Biology Heribert Hirt编著 2009年12月,274页,ISBN: 9783527322909 书评者: 赵宇飞,博士生(北京化工大学) | |
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植物应力生物学方面优秀的图书,但是除了拟南芥模式体系外对其它植物的研究还比较少。本书首次对植物应力生物学最新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先进的讨论。本书对生物和非生物应力做了大概介绍,主要关注应激激素和技术方法,如蛋白质组学、转录和基因组学以及如何将他们应用到系统的技术研究方法中。
|
《炭疽杆菌和炭疽》 Bacillus Anthracis and Anthrax Nicholas H. Bergman编 2010年12月,337页,ISBN: 9780470410110 书评者: 刘晓红,博士生(中国科学院电子所) | |
"回顾过去10年,技术的迅速发展,如基因组测序、基因控制方法及改进的动物模型等,解决了几年前微生物学方面的某些难题,从而使我们对炭疽杆菌和炭疽病开始有了深入的理解。此外,由于炭疽杆菌可作为生物恐怖战剂,各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研究炭疽,从而大大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但是,目前已有的炭疽杆菌相关报道,已经不足以概括我们所掌握的炭疽杆菌知识。本书针对这个问题,汇集了该领域一些最新的综述和研究报告,对炭疽相关的各方面均作了详细介绍,涵盖了炭疽杆菌的历史、基本生物学、基因学、致病机理、
与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炭疽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等。"
|
《计算机断层扫描:原理,设计,伪影及最新进展(第2版)》 Computed Tomography Principles, Design, Artifacts, and Recent Advances Jiang Hsieh著 2009年7月,510页,ISBN: 9780470563533 书评者: 刘晓红,博士生(中国科学院电子所) | |
《计算机断层扫描(第1版)》出版于2003年,到目前为止,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又经历了巨大的发展,本书作为第2版,是对CT在2003年到2009年的最新进展及其临床影响进行总结,在第1版基础上增加了X射线低剂量技术、锥束重建算法、非传统的螺旋采集及重建、新的重建方法和双能CT等内容。此外,不同于第1版的是,本书在每章最后附有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章节内容。
|
《自然保护中的权衡:决策保护哪些资源》 Trade-Offs in Conservation: Deciding What to Save Nigel Leader-Williams等编 2010年10月,432页,ISBN: 9781405193849 书评者: 刘志瑾,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自然保护指的是人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狭义上,指保留某些地区使其处于不受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其目的包括供观赏、供科研及保存物种资源等。在广义上,指对一切自然资源的妥善保护和合理开发。其目的在于保证长久的人类生活质量。其中心是保护、增殖(可更新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自然保护中,也不可避免的面临多种选择。对不同种群、物种甚至生态系统,哪些更具有优先保护的价值?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是保持原貌还是转型?是首先满足人类的需求,还是首先满足其它物种的需求?但遗憾的是,这些选择还没有被充分的认识和讨论。为了提高未来保护的水平和质量,我们需要在执行保护政策的同时,充分认识和考虑这些潜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保护主义者必须在制定策略的同时,认真权衡保护中的各种选择。
|
《动物细胞培养:基本技巧和特定应用手册(第6版)》 Culture of Animal Cells: A Manual of Basic Technique and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6th Edition R. Ian Freshney编 2010年10月,796页,ISBN: 9780470528129 书评者: 刘志瑾,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培养。动物组织培养的奠基人是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哈里森在1907年从蝌蚪的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并把分离出来的神经组织"种植"在事先涂有蛙体淋巴的盖玻片上,神经组织在这种条件下成活好几周,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动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从动物体内取出组织,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在无菌、适温和丰富的营养条件下,使离体组织生存、生长并维持结构和功能。20世纪40年代,从事动物组织培养的各国科学家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培养基的改造上,把原来培养基中的动物血浆改成人工合成的营养物质,把原来的生长促进剂的胎汁改为动物血清。目前动物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动物细胞工程的牢固柱石。在这个领域中,各种常规技术和新技术以及新的培养方法层出不穷,已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学科体系。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综合了该领域的基本知识、常规技术手段和最近科学实践,编成的一部集教科书、实验手册和百科全书似的参考书,使用价值非常大。
|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