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
《高能对撞机的粒子物理实验》 Particle Physics Experiments at High Energy Colliders John Hauptman 著 2011年2月,224页,ISBN: 9783527408252 书评者: 丁亦兵,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本书阐述了高能物理的对撞机实验中大探测器设计与建造所依据的一般原理。从介绍与位置、动量、时间和能量等基本测量有关的基本物理原理开始,逐步深入,发展为简明扼要地描述一个大型探测器的复杂技术。本书立足于在探测粒子与建造探测器的材料原子之间各类相互作用的基本物理原理基础上,以简单的方式讨论探测器技术中那些好的想法,其宗旨是对于大探测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概念性的指导。对于作者所领导的未来的电子(或μ子)国际直线对撞机(ILC)第四代概念探测器,专门用一章的篇幅给出了详细和重点介绍。
|
《量子物理学 - 第1卷:从基础到对称性和微扰》 Quantum Physics Vol. 1, From Basics to Symmetries and Perturbations Vladimir Zelevinsky著 2011年1月,1182页,ISBN: 9783527410576 书评者: 丁亦兵,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这一套由两卷组成的量子物理学教材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教授V.Zelevinsky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为高年级大学生及刚入学的研究生撰写的。其前身是作者早年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开设量子力学课程所用的讲稿基础上出版的"量子力学讲义"。后来作者应邀访问丹麦N.波尔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给研究生讲授量子物理学。他感到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来自世界各地,学习背景差别很大,必须为他们讲授从普遍能接受的预备知识的介绍出发,逐步深入,最终引向前沿科学所需要的一些复杂问题,包括原子、原子核、相对论及多体物理等。他曾尝试使用一些流行的教材,但发现总是需要用自己的笔记补充它们。最后下决心写一本自己风格的教材,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介绍开始,以一种自认为最合逻辑并且对于所面对的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适用的方式选择和演绎内容。把教材安排成不同的难度层次,对于不同
深度的材料给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书中选用了大量传统的习题,并给出了较为详尽的答案,以帮助学生们学习,同时也选入了许多与现代应用相关的新的问题。"
|
《量子物理学 - 第2卷:从时间相关动力学到多体物理和量子混沌》 Quantum Physics Vol. 2, From Time-Dependent Dynamics to Many-Body Physics and Quantum Chaos Vladimir Zelevinsky著 2011年1月,1182页,ISBN: 9783527410576 书评者: 丁亦兵,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本书是由两卷组成的量子物理学教材,本册是全书的第2卷,内容包括从量子系统与时间相关的动力学演化的介绍到多体问题及量子混沌现象的详细讨论。全部内容共分成25章,目次分别为:1.非定态微扰;2.周期性微扰;3.快速带电粒子的散射;4.光子;5.光子的吸收与发射;6.光的色散和散射;7.量子散射基础;8.分波法;9.散射的更多方面;10.反应、衰变和共振;11.通向相对论量子力学;12.Dirac方程:形式;13.Dirac方程:解;14.分立的对称性、中微子和K介子;15.全同粒子;16.同位旋;17.二次量子化;18.原子与原子核的组态;19.费米子;20.集团激发;21.玻色子;22.费米子对与超导电性;23.密度矩阵;24.量子混沌;25.量子纠缠。
|
《等离子体技术简介 - - 科学,工程与应用》 Introduction to Plasma Technology: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John Ernest Harry著 2010年11月,232页,ISBN: 9783527327638 书评者: 孙方敏,博士生(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
等离子体是由带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集合体。等离子体在工业应用、聚变反应及天体物理的研究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等离子体的应用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在医药、纺织品处理、太阳能电池、电液水处理、食品包装和防腐方面的应用是其众多应用的一部分。等离子体的研究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等离子体中能量的耦合,尤其是在高频和低压环境下;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和讨论这一问题的相关图书。本书不仅填补了这一空缺,而且还介绍了等离子体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对于更好的理解等离子体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
《凝聚态物理学(第2版)》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2nd Edition Michael P. Marder著 2010年11月,984页,ISBN: 9780470617984 书评者: 丁亦兵,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
本书是为一年级研究生的凝聚态物理课程撰写的教科书。其1版出版于2000年,本书是2010年出版的第2版。它统一地处理所有的凝聚态物质,既包括了对于传统的、经典的课题的阐述,也给出了作者认为对于未来的发展将会起重要作用的一些领域的介绍。本书不仅讲述能带理论、输运现象、半导体物理,而且也介绍了准晶、相变动力学、纳米尺度电子的干涉、量子霍耳效应和超导等。在这个第2版中,包括了一些最新的进展,特别是关于软物质物理学,包括液晶、聚合物物理以及流体动力学等的材料。
|
《红外热成像:基本原理,研究及应用》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 Fundamental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Michael Vollmer, Klaus-Peter Möllmann著 2010年10月,612页,ISBN: 9783527407170 书评者: 刘晓红,博士生(中国科学院电子所) | |
1800年红外辐射被研究太阳辐射的William Herschel发现,而在1900年Max Planck才能够对热辐射原理作定量描述。期间整整相差了100年。自那以后又花了50多年时间,第一台红外相机才问世。大约20世纪70年代,红外热成像拓展到商业和工业应用。在20世纪末,微系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可靠定量的红外相机系统。如今红外热成像和红外相机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但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背后的物理原理,甚至有时候有些专业人员也难以定量解释一些最简单的实验或现象。
|
《可压缩空气动力学手册》 Handbook of Compressible Aerodynamics Jean Délery著 2010年8月,796页,ISBN: 9781848211414 书评者: 吴永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本书论述在无粘性流体的假设下的可压缩空气流动,每一章都有一个简单的理论概述,随后是基于最近的实验和实际结果的实用计算方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和直接的工业应用。
|
《现代天文学综述:通过光谱学解读宇宙(第22卷)》 Reviews in Modern Astronomy: Deciphering the Universe through Spectroscopy, Volume 22 Regina von Berlepsch编著 2010年10月,274页,ISBN: 9783527410552 书评者: 刘儒平,博士后(南开大学) | |
人类对于宇宙的几乎全部知识都是通过对来自天体的光的研究获得的。要了解这类光的信息,首先需要借助光谱学知识。在几乎所有波长范围内,光谱学是现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无论对太阳表面的磁场测量还是对大规模宇宙运动学领域的研究,光谱学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望远镜的天文观测用光谱设备是空间和地面上最为有用的工具,诸如新华社观测地标和地图也主要侧重于光谱学方法。
|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