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护理、牙科

Dzau_978-1-4051-3394-4 《心血管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Cardiovascular Genetics and Genomics for the Cardiologist
Victor J. Dzau, MD (Editor), Choong-Chin Liew, PhD (Editor)
2007年8月,308页
ISBN: 9781405133944
书评者:陈厚早,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室)
Wiley Amazon China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特别是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心血管医学方面,揭示了多种形式的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肌病等的遗传学机制。遗传学的改变影响了药物对血栓,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一些心血管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概念。第一章介绍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阐述了单基因心血管病症。本章以单基因高胆固醇血症等为例介绍单基因心血管病症。第三章从遗传和临床的角度对肥厚性心肌病进行了综述。第四章概述了除肥厚 性心肌病以外的一系列单基因心肌病。第五章主要阐述QT延长综合症。

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多基因心血管疾病,其涉及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过程复杂。第六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是最复杂的多基因心血管疾病之一,发生过程涉及400多个基因以及多种风险因子。第七章介绍了心力衰竭的复杂性。本章描述了神经激素的多种因子及蛋白,在心肌细胞钙 代谢,间质变化、能量代谢、凋亡,活性氧等许多过程中的作用等。第八章主要概述了高血压的相关基因。提示药物基因组学和个性化医学的实施为解决高血压难题提供了可能。

最后,对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进行展望。主要包括:第九章讨论基因治疗的潜力及所面临的问题。第十章涉及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针对中期心肌梗塞性损伤以及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第十一章主要涉及药理遗传学与药物基因组 学的边缘交叉领域。第十二章主要突出了血液芯片在诊断中的潜在用途。

总而言之,本书在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了阐述,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涵盖较为全面,为二十一世纪的心脏病学家们提供较大的帮助。

书评者:陈厚早,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室)


Nair_978-0-470-51795-6 《应用病理生理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Applied Pathophysiology: An essential guide for nursing students
Muralitharan Nair (Editor), Ian Peate (Editor)
2009年4月,530页
ISBN: 9780470517956
书评者:王小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系)
Wiley Amazon China

这本《Fundamentals of applied pathophysiology》是专为护理从业者编写的一本病理生理学教材,它尽力化繁为简,为读者介绍了临床常见疾病有关的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以及基于病理生理动态变化的护理计划。它不同于时下国内普遍使用的来自于临床医学教材的缩写本。护理应该是涵盖整个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一个动态流程,需要随时体察患者器官乃至细胞功能的演变以及这些变化对整体功能的影响,从而制定出安全、合理的护理计划。无疑地,病理生理学为之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包括主编Muralitharan Nair和Ian Peate在内的几位作者均来自英国Hertford Shire大学护理学院,都有数十年的护理执业和教育经历,这本书可以说是他们多年经验的结晶,实用性很强。

全书共19章,包括细胞损伤、肿瘤、炎症、休克、疼痛等常见的病理过程和营养以及各个系统相关的疾病和异常。除病理生理特点和护理计划要点外,书中也简要介绍了这些病理过程和重要疾病的临床特点、解剖和生理基础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要点等。

为便于学习,每章开头均有关键词和测试以前内容的问题;结尾有选择题和重要术语词表。文中还采用了大量简洁的彩图和总结性表格,如第94页休克不同阶段生理变化的表格和308页推荐肥胖者食谱图等,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本书语言十分通俗,近乎科普文章,但语法却非常严谨。

该书除可作为护理专业教材外,也可作为临床医生和其它专业人员速查手册。

书评者:王小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系)


Jevon_978-1-4051-7886-0 《临床体格检查技能》
Clinical Examination Skills
Philip Jevon
2009年1月,220页
ISBN: 9781405178860
书评者:曾跃平,博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Wiley Amazon China

Clinical Examination Skills《临床体格检查技能》是由著名Wiley-Blackwell出版社出版面向护士的体格检查手册。

正如本书前言所提到的,由于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工作的需要,护士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以前只有医生才从事的工作,对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就是其中之一。本书就是为了让护士们更好地掌握临床体格检查技能而编写的。

全书共分为9章。每一章节的开头都有一个简短的介绍以及学习本章需要达到的目标。

第1章是总论部分,简述了病史采集的各项内容和体格检查准备工作及步骤。

第2章是症状学部分,叙述了常见症状如疼痛、眩晕、恶心、呕吐、心悸等的概念、出现的原因、病史询问的要点等内容。

第3章至第7章为各系统体格检查部分,分别为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各系统查体均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顺序进行叙述,详述了各系统查体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8章讲述了如何对危险等级3级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重点阐述应当按ABCDE (A 气道;B 呼吸;C 循环;D 残障;E 暴露)几个方面来评估患者。

第9章提出病历记录的原则、优秀病历的标准以及做好病历记录的重要性。

本书表格丰富,且配以大量的体格检查图片以帮助读者理解各项查体的手法。本书虽是为护士所写,但同样适合实习医师及低年资住院医师阅读、参考。

书评者:曾跃平,博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Gress_9781405157223 《内镜超声》第二版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2nd Edition
Frank Gress, Thomas Savides
2009年4月,216页
ISBN: 9781405157223
书评者:张波,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
Wiley Amazon China

从内镜超声概念出现到现在临床的成熟的应用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最初内镜超声的研制是为了更加清楚的使胰腺成像。上世界八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内镜超声问世,随后,渐渐被临床广泛接受,成为一种颇具价值的诊断方法,随后用于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目 前,内镜超声已经远远超出了最初的应用范围,而且也不是局限在一些高级的专科医院及研究所里,在全球的很多社区医院里都可以看到内镜超声。

本书为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有了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增加了很多章节,融合了最新的内镜超声进展和理念包括。新的章节包括内镜超声的历史发展、内镜超声最新的在治疗领域的应用等。这本书共22章。各章分别由美国各医学院校消化科和放射科的著名专家、教授执 笔书写,他们分别是内镜超声方面的前驱或积极推动者。本书内容丰富,是有关内镜超声方面的权威著作。

本书共分22章,内容包括内镜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的签订、器械消毒、并发症、报告和食道癌、胃肠道上皮肿瘤、胰腺肿瘤、胰腺炎、胆道疾病的内镜超声表现,以及在内镜超声在胃肠道疾患治疗方面的应用,内容全面、翔实,涵盖了有关内镜超声检查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最后还介绍了内镜超声的有关培训并展望未来内镜超声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进展。

这本书提供了全面的完整的目前内镜超声的应用和进展,能够帮助读者学习基本的和前沿的内镜超声技术,对于了解和不了解内镜超声的人均有帮助和提高。对于从事胃肠道疾病研究者和技术人员,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参考书。对于外科医生、外科学生、家庭医务工作者、内科医生、肿瘤学家和肺病专家都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参考书。

书评者:张波,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诊断科)


Fry_978-1-4051-6052-0 《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学:伦理学决策指南》第三版
Ethics in Nursing Practice, 3rd Edition
Sara Fry, Megan-Jane Johnstone
2008年6月,232页
ISBN: 9781405160520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Wiley Amazon China

作为一个护士,在实施每一项护理措施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伦理学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作出正确的伦理学决策,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人权,还有利于缓解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能彰显出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人本性、因此,无论是从事临床护理还是进行护理研究,认真研习伦理学方面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本书作为护理伦理学中的经典教材,继1994年和2002年的前两版推出之后,好评如潮,如今的第三版更是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所以应当是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尤其是临床护士的必备参考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作出伦理学决策前的准备,即伦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价值观的构造与冲突,伦理学的原则,护理实践中伦理学的概念、行为标准、伦理学分析与决策。第二部分是护士的伦理学责任,在这里作者围绕ICN在2006年提出的四项基本职责来进行讲解,即推动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疼痛。第三部分是关于伦理学知识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维度'护士与病人:护士与实践、护士与专业、护士与同事。

该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运用大量实例对原本枯燥的条文和原则进行解读,尤其是在全书的后两个部分中,每一个小的章节作者都别出心裁地插入了三个case example,并且根据case中出现的各种情景、发生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最终给出合理的应对方案,让读者如欣赏故事一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里对知识融会贯通,也有利于大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与体会,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在案例学习结束后,作者还设计了相关练习,这样既能方便读者进行自测,也方便教师布置随 堂作业,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无论是作为自学参考还是课堂教材,本书都不失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探索伦理学奥秘的最佳选择。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Holzemer_978-1-4051-3411-8 《通过护理研究促进健康》
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Nursing Research
William L. Holzemer (Editor)
2009年11月,258页
ISBN: 9781405134118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Wiley Amazon China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促进的观念和内容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围绕健康而非疾病来开展护理研究业已成为护理学界一个崭新而热门的话题。本书站在全球的视野,深刻剖析了新的健康促进模式中护理研究的任务、使命、内涵、需求、方法,为循证护理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全书分为七部分,共23章。其中第一部分从国际化的视角来审视健康和护理的内涵,包括健康产业链条、人力资源现状以及国际机构援助等,并简要介绍了护理知识的构建和护理理论的发展。第二部分描述了护理研究的目标和使命,那就是提升病人的照护水平,优化护理人员配置,打造全球化的护理产业链。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定量研究的概念以及内容,包括抽样方法、研究工具、研究设计、研究评价、数据分析等。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定性研究的相关内容,包括描述性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数据的收集、管理与分析。第五部分是关于医学伦理学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在护理研究过程中患者隐私保护方法以及伦理学审查等程序。第六部分主要讲解了研究支持的内容,包括如何撰写研究意向书、研究 项目的申请与管理、研究结果的成文与发表、研究资源的获取等。第七部分探讨了研究向实践转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疾病自我管理体系的构建等等。

本书在编排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视角开阔、放眼全球,仅是第一部分关于护理学科和健康产业国际化的论述就相当新颖,同时,在最后一部分中,深入阐述了如何建立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对接渠道,更是切中要害,给广大护理从业者、教育者、研究者们指明了一条护理学的未来之路,那就是更快更好地把研究成果付诸实践、服务临床,提高病人自护水平,提升人群健康素质。相信通过这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基础护理者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理论水平,在不断优化的护理研究范式下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Andrew_9781405167772 《护理学和健康科学领域里的混合方法研究》
Mixed Methods Research for Nursing and the Health Sciences
Sharon Andrew, Elizabeth J. Halcomb
2009年1月,230页
ISBN: 9781405167772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Wiley Amazon China

20世纪末,在定性和定量之间的争论中,产生了将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使用的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该方法由于借鉴了两种研究方法的所长,规避了二者之短,很快成为各个学科研究中新的方法论取向,并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学和健康科学领域,在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大放异彩。本书就在分析混合方法的特点、范式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研究实例的分析,对混合方法在护理学和健康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对混合方法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反思,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打开了一扇了解该方法的窗户,有利于在其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拓宽研究思路。

本书分为三大篇章,三章按照一个完整护理学研究应该包含的步骤来进行安排,由浅入深,引领读者寻微探幽,逐步进入混合方法研究的殿堂。首先,第一章从研究前的考虑着手,分别介绍了混合方法学研究在护理学领域内的现状、范式的争论以及在采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时要进行的预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第二章主要是介绍混合方法在研究进行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包括数据的收集、分析、结果真实性准确性的检验、报告的撰写,尤其是在结果的检验方面,作者大力着其笔墨,从概念的辨析到实例的印证,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让研究更加精准也更赋说服力。第三章列举了几个混合方法研究的实例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概述、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混合方法在临床护理干预方面、顺序性探究策略研究方面的应用,还从理论独立性的发展、研究者的培养、研究工具的开发等方面对混合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不仅有助于该方法在护理学和健康学科领域内的不断发展,更能为我国现阶段的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上有三大特色,首先,每节出自不同的作者,而且独立成篇,但是节与节之间又能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以一个系统地角度来通览混合方法在护理学和健康学科领域内的应用,又能欣赏不同领域内研究者各自独特的视角与观点,读来不会有生涩与枯燥之感。其次,每一节的开篇都列有学习目标和掌握重点,能够在阅读之初就给读者一定导引,提高了阅读效率。再次,在实例的引用和介绍方面,不是单纯地介绍案例本身,而是结合循证护理学的理论对研究进行深入的考量,分析出优势与不足,有利于读者进一步明晰混合方法的利弊,从而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地驾驭该研究方法。总而言之,本书内容新颖、紧凑,编排合理、有序,能够从一定高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护理研究者和健康服务的提供者们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盛宴。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McKenna_9781405137027 《护理模式:理论与实践》
Vital Notes for Nurses: Nursing Models, Theories and Practice
Hugh McKenna, Oliver Slevin
2008年6月,248页
ISBN: 9781405137027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Wiley Amazon China


护理理论是指导护理实践和开展护理研究的有力工具,尤其是近几年中等护理理论的兴起,更是将护理理论的研究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虽然具体到单个理论的框架搭建、内容范畴已经有不少专著,但 是关于护理理论整体概念的形成、科学性、与护理实践的互动过程等内容却鲜有论述,而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本书分为九章,每章都可以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题,第一章从理论的必要性讲起,结合护理的现状#指出理论对于护理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第二章分析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从知识的本质谈到理论与实践的鸿沟以及科学与实践的鸿沟,发人深省。第三章论证了知识的哲学属性,并对护理知识的的来源进行了分类。第四章探讨了护理的角色,向读者展现了护士的角色变迁、角色压力、角色困惑与角色冲突,并提出中等理论和实践理论将成为引领学科发展最为有利的理论航标。第五章讲述了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的定义之争,并剖析了理论之说的弊端与优势,当然作者最后指出应该抛弃语义学层面的争论,将焦点放在这些理论的实际应用上。第六章将笔墨着力于护理理论中的人际关系领域,并得出结论:护理的核心就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发展良性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健康的促进,这部分的内容也应该成为护理理论研究的重点和护理教育的目标。第七章主要讲解了在实践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护理理论,并强调了在理论的选择过程中,护患交流与协作的重要性。第八章以“基于研究的理论还是基于理论的研究”为题,着重探讨了护理理论与护理研究之间的四种联系。第九章谈的是护理理论的评价。

本书每一篇章都以一句名人名言开头,设计精巧,引人入胜,穿插于其中的“小活动”等板块加强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读来不觉枯燥。此外,与其他护理学论著不同的是,该书能从平日里习以为常的理论定义、行为现象入手,追根溯源,探寻实践背后的价值,含义隽永,给人启迪,而且借鉴了大量哲学、文化学、语言学的领域的研究成果,行文流畅,论述严谨,独创性强,不落窠臼,颇具理论深度和思想内涵,非常有利于帮助护理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打开思路、开拓眼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理论研究上乘之作。

书评者:王泽玮,硕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


Cotton_978-1-4051-5858-9 《消化内窥镜进展:操作与安全性》
Advanced Digestive Endoscopy: Practice and Safety
Peter B. Cotton (Editor)
2008年5月,384页
ISBN: 9781405158589
书评者:杨红,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书评者:钱家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消化内窥镜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消化内窥镜的进展也随之产生很多问题,包括患者出现并发症、医护人员的责任、如何培训合格的消化内窥镜医生等等。

内窥镜中心设备、人员及工程师的合理协调显得更为重要。消化内窥镜中心除了应该具备熟练的内镜操作医生外,应该作为一个“Team“团队,才能成为高水平高质量的消化内窥镜中心。例如高水平的熟练内镜医生操作内镜,却不能得到好的图像显示,内镜检查会大打折扣。因此宽敞的操作空间,良好的麻醉监测,优良的内窥镜设备,图像的数字化管理、优秀培训的消化内镜医生是优秀团队的保证。该书就内窥镜中心设备和配件及原理、数字化管理、内窥镜消毒、并发症、消化内窥镜医生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目前国内的内窥镜中心从简单的作业,趋于系统化和成熟化,关于设备管理、消毒、操作规程及并发症预防处理等各项规范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本书提出高质量的内窥镜中心需要高素质的团队,本书也为高质量团队的建立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南。

此外随着规范化操作的推广,国内即将制定一系列的内窥镜医师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本书在这方面也可作为一个较好的参考用书。本书还有一个优点是就内窥镜活检标本病理和特殊人群如儿童内窥镜方面着重介绍。但总体来说,本书更偏重于内窥镜的设备、消毒及安全等方面,内容略显泛泛,而就消化内窥镜实践操作和内窥镜下病变的诊断、治疗方面该书介绍的较少。

总的来说,本书可作为消化内窥镜中心组织者、有内镜基础的消化内窥镜医生、护士及消化内窥镜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书评者:杨红,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书评者:钱家鸣,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Hochman_9781405179263 《心源性休克》
Cardiogenic Shock
Judith S. Hochman (Editor), E. Magnus Ohman, MD (Editor)
2009年7月,288页
ISBN: 9781405179263
书评者:杨明,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近几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心源性休克的进展相比之下却非常有限。尽管如此,近十年许多随机对照试验的结论和众多医学专家学者的不懈研究都使心源性休克的诊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书属于美国心脏协会(AHA)临床系列丛书,书中推荐的诊治建议均符合AHA/ACC发布的指南,因为已经有证据证实严格按照指南推荐进行诊治可以改善病人的治疗结果。

本书((章11包括以下内容: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左心室泵衰竭的处理、右心缺血造成的休克、室间隔穿孔及心包填塞、瓣膜性心脏病和心源性休克、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心肌炎、短暂心尖球形综合症、围产期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甲亢)、心源性休克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心源性休克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本书每个章节的开头均有相关主题的简介,使读者对本章节的主题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在其后的详细讲解中作者引用了许多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来支持论点。为了形象的说明问题,本书也采用了大量的图片、表格使读者一目了然。在每个章节的结尾部分,几乎都会有一个简短的总结,归纳重点内容,以加深读者的印象。每章最后还会列出章节中引用的参考文献,使有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另外,本书在最后列出了非常详细的索引词,大大方便了读者的查询和阅读。

总之,本书适用于从事心脏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医学生,相信会帮助读者以最崭新的理念、最规范的诊治来挽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

书评者:杨明,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Meier_9781405182553 《当代介入心脏病学》
Current Best Practice i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Bernhard Meier (Editor)
2010年2月,232页
ISBN: 9781405182553
书评者:杨明,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本书适用于从事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士、技师和介入医生,也可帮助已经熟练掌握介入治疗技术的心脏病学专家查缺补漏。心脏外科医生也可以通过本书了解有哪些可以替代手术治疗的介入治疗手段。

最后,心脏介入器械生产厂商及工程师也可通过本书了解目前介入治疗的现状,改进和发展心脏介入治疗器械。

本书共分四部分,16章。第一部分介绍了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应该是心脏介入治疗中最常见的疾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大概三分之一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全球10%-30%的冠脉病变介入治疗没有给予放置支架,这往往是由于其他因素限制而不是故意为之。目前对于大多数经过筛选的三支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均适用于PCI治疗。本书也仍然强调开通慢性闭塞血管(CTO)的重要性,并讨论了开通慢性闭塞血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以及何时应该放弃开通血管转而依靠药物治疗或者CABG。本书也对终末期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虽然多为姑息性治疗。

本书第二部分讨论了非冠脉介入治疗,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曾经必须开胸外科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疾病竟然可以应用导管介入治疗解决,实在是令人兴奋。与PCI刚开展时只能选择简单病例不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往往选择复杂病例,从目前这些复杂病例的治疗效果看,其前景十分广阔。据统计平均每4人中就有1例卵圆孔未闭,所以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的病例数可能会高于PCI例数。与冠脉PCI不同,经皮颈动脉成形术与颈动脉外科手术治疗的区别不大(均不需开胸,不需体外循环),虽然二者对比结果相似,但我们还是希望经皮介入治疗能更加安全一些,效果更好一些。

本书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左室功能不全的介入治疗。双心室起搏治疗是这些病人长期治疗的重要部分,而左心辅助装置往往作为等候心脏移植患者的过渡治疗。本书也讨论了干细胞治疗左心功能不全的方法,尽管其疗效尚不明确。

本书第四部分为心血管影像学检查,作者将核磁共振放在前面介绍,因为未来心血管磁共振影像技术会长足发展。CT及血管内成像技术如血管内超声、OCT(光学干涉成像)均有专门章节介绍。

总之,本书可以让所有对心脏介入治疗感兴趣的医学生、医护人员、生产厂商等对目前介入心脏病学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开卷必定有益。

书评者:杨明,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VanBeek_9780470517178 《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Edwin J. R. van Beek (Editor), Harry R. Büller (Editor), Mathijs Oudkerk (Co-Editor)
2009年6月,584页
ISBN: 9780470517178
书评者:张燕,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Wiley Amazon China


近年来对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认识不断深入,该方面的书籍也不断涌现,但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药物研究的进展,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的结果,逐渐完善了该病的规范化的诊治方案,作者正是基于此现状,将《肺栓塞》一书再版,并改名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该病作了一般介绍,包括病因及临床病程,作者着重介绍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肺栓塞危险度的临床评分,从而有助于判断预后。第二部分,介绍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临床表现。该书的重点部分是第三、四部分,介绍了该病的诊断方法、步骤及诊断、治疗的策略。诊断方法的介绍中作者从临床评价静脉血栓栓塞可能性入手,介绍了包括D-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显像、MR 肺动脉造影、X 线血管造影、心彩超、下肢静脉超声、传统下肢静脉造影及CT静脉造影等方法,详细介绍了各方法的适应范围、优缺点、操作方法、诊断及应用价值,并对新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如双源CT肺灌注成像、计算机辅助诊断肺栓塞、血管内超声等,进而提出了诊断、治疗流程及策略。文中应用了大量研究数据并列出了现有的诊断、治疗指南。此外,该书还试图对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小肺栓塞的诊断、图像质量不合格的CT肺动脉造影该如何处理、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等。并对特殊人群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处理原则分别进行了阐述,包括孕妇、小孩、对碘过敏的人群等。第五部分,介绍了如何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物理的及药物的方法,特别强调了围手术期的血栓预防。第六部分介绍了治疗方面的内容,包括药物、外科、介入治疗等。

该书作者参考了大量文献,引用了大量数据,从始至终依据循证医学,对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做了科学、全面、深入、准确地阐述,使读者对该病能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可操作强,对医学生、各临床科室医师、放射科医师都是一本具有很高价值的参考书。

书评者:张燕,副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Houston_9781405182508 《高血压手册》
Handbook of Hypertension
Mark Houston
2009年5月,416页
ISBN: 9781405182508
书评者:纪宝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高血压手册是一本内科医师备用的参考书,有Houston医师积多年的临床实践,简而略新又很全面的讲述有关高血压临床各方面问题,全书共分七章。

第一章:高血压简介 高血压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慢性肾衰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子。高血压是一综合征原因不详,往往同时合并代谢、生物、化学、组织、结构方面异常(如血脂异常、糖代谢紊乱、肥胖、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等)。这些异常往往经过多年后逐渐进展到高血压,及早发现这些异常,及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非药物或药物治疗,全面控制所有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子,可以减少 或预防心脑血管病。

第二章:什么是高血压 重点介绍美国JNC-7、加拿大和欧洲高血压协和的高血压定义和分类指南。强调有效的降血压治疗和控制或改善高血压综合征能预防各种靶器官损伤。

什么是高血压前期 随着血压升高(〉115 / 75 mmhg)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逐渐增加,如合并糖尿病、血脂异常也应积极降压治疗。

第三章:高血压的治疗有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包括减轻体重、戒烟、控制饮酒和咖啡、增加有氧运动、避免体力和脑力的应急、避免应用能增加血压的药物,有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是有益的。药物治疗介绍了Laragh根据血肾素水平将高血压分为高、中肾素型和低肾素型,前者一般对ACEI、ARB和β阻滞有效,后者对利尿剂和钙拮抗剂有效。血压=心排出量 周围血管阻力好的降压机制是no1降低周围血管阻力,no2保留正常的心排出量,no3改善动脉的顺从性,no4保持正常的组织血液灌注。介绍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对以上 四种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第四章:高血压相关的靶器官损伤,分别介绍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对靶器官的影响,后者包括no1脑血管,no2心脏,no3肾,no4大血管,no5视网膜病变,no6急性和恶性高血压。

第五章:高血压的临床试验 此章在本书中占重要地位,包括高血压和相关疾病的治疗临床试验(收集了许多重要的临床试验便于查找),有利于临床医师按照循征医学的方法进行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对每一个临床试验的病人数、目的、所用药物、原始设计方案、结论、临床意义和主要参考文献都有简而明瞭的描述,内容多于what's what。

第六章: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对高血压治疗的特殊考虑。no1从冠心病角度考虑降压治疗,no2从肾脏病角度考虑降压治疗no3糖尿病的降压治疗no4其他多种情况(包括妊娠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和高血压急诊)的降压治疗。

第七章:各种降压药什么是理想降压药?什么是一线降压药?作者极力推荐降压药首选ACEL、ARB和CCB,认为其的降压药比老牌利尿剂和β-阻滞剂优越。

从临床实践来说,如何使用降压药,这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热点。高血压发病机制至今不详,肯定不是单一原因,目前所有降压药的疗效都在50%以上,都不能根治高血压,但目前的降压质量如能有效达标,可以保护器官不受损伤。单一种降压药治疗对多数高血压病人不能达标,多需要采用联合质量(有时需要3-4种降压药合用),所以也无所谓一线、二线降压药。上述5种降压药都有相当多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显著降压效果(与安慰剂对比),每种降压药都有正作用和副作用,又都不是万能药。临床医师应熟悉每种药物的优缺点,扬长避短,而不是将利尿剂和β阻滞剂一棍子打死。我国人口众多,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高,从流行病学和高血压防治角度出发,昂贵的药费实在不可取。我的意见是利尿剂和β阻滞剂降压治疗目前是无法取代的。

总之,本书简而明,一般常人可以阅读,内容又很丰富,便于临床医师参考,选材新颖便于查找,值得阅读和备用。

书评者:纪宝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Kern_9780470085769 《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三版)
Hemodynamic Rounds: Interpretation of Cardiac Pathophysiology from Pressure Waveform Analysis, 3rd Edition
Morton J. Kern (Editor), Michael J. Lim, James A. Goldstein
2009年6月,496页
ISBN: 9780470085769
书评者:方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虽然随着影像医学和造影技术的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有所减少,但是后者依然是患者临床病理生理观察极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技术,尤其是对于心脏瓣膜病和少见心肌病。为了使临床工作者能深入认识血流动力学图形,Kern教授等撰写了这部《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

该书共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血流动力学监测图的形成基础及其临床应用。其中分述成4章,分别介绍正常与病理生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图形;瓣膜病时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血动监测在瓣膜成形术中的应用;心肌疾病与心包疾病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床旁应用。包括呼吸困难的血动评价;低排低血压的床旁血动评价;右心衰的血动观察。是一本系统介绍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的专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书评者:方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Kenny_9781405184045 《起搏心电图诠释》
The Nuts and bolts of Paced ECG Interpretation
Tom Kenny
2009年4月,488页
ISBN: 9781405184045
书评者:方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起搏心电图的分析是评价起搏系统工作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而起搏器功能的增强使得起搏心电图的表现非常复杂。当前起搏心电图的自动分析,特别是双腔起搏心电图的自动分析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其中缺少信号源的支持是阻碍起搏心电图自动分析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起搏心电图是临床心电检查中的难点,即使很有经验的临床大夫有时也觉得棘手。为了使这一令人犯难而又无法逃脱的问题变得简单,Kenny 医师编撰了这部《起搏心电图诠释》。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计时周期与起搏故障回顾,分析了38种起搏心电图;第二部分是操作手册。分为操作介绍、轻度故障追查、中度故障追查、感知故障追查、杂乱故障追查。

本书将临床上常见起搏心电图各种现象加以一一剖析,深入浅出使人便于理解掌握,通过大量的实例达到使读者举一反三,以便当你见到一份起搏心电图时能“寻找你关注的、看见你认识的”。真可谓一本难得而实用的参考书。

书评者:方全,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Schwartz_9781405184410 《旅行热带医学》
Tropical Diseases in Travelers
Eli Schwartz
2009年6月,504页
ISBN: 9781405184410
书评者:谷俊朝,教授(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本书涵盖了所有主要的会威胁旅行者健康的热带疾病,并从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重点介绍了这些热带疾病。对那些会遇到旅行归来病人的临床医生来讲,本书为他们提供了许多热带医学方面的宝贵参考。该书主编——Eli Schwartz 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热带医学和旅行医学专家,其在旅行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和实践经验。

本书分为43章,并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旅行医学进行了概述,并对旅行医学研究的的主要方面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并突出介绍了旅行类疾病的流行病学以及其临床症状和特征,尤其探讨了旅行病人与居住于该疾病流行地区的病人之间的不同之处;第三部分对一些普通旅行类疾病(如腹泻、发烧和呼吸道感染等)的处理和简单治疗进行了介绍。此外,本书还以附录的形式对一些重要的信息进行了汇总。

对于临床医生来讲,对旅行相关疾病的全面了解是采取合适治疗手段的关键。本书就提供针对旅行中会出现的疾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为准备旅行的人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用建议。总之,本书内容丰富全面、阐述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密切结合临床、注重知识更新,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因此,本书不仅是一本有用的热带旅行医学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旅行者的实用指南。

书评者:谷俊朝,教授(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Gross_9781405180498 《肌肉骨骼检查》
Musculoskeletal Examination, 3rd Edition
Jeffrey M Gross, Joseph Fetto, Elaine Rosen
2009年5月,472页
ISBN: 9781405180498
书评者:钱文伟,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Wiley Amazon China


体格检查有两个目的:一是将患者主诉进行定位;二是将患者主诉进行量化。诊断正确是治疗的基础,正确系统掌握肌肉骨骼检查法是作为骨科医生的基本要求,只有熟练运用骨科各种检查方法,才能对骨科疾病做出合理分析和准确诊断。《肌肉骨骼检查》第三版,由 Jeffrey M. Gross,Joseph Fetto 和 Elaine Rosen 共同主编,Jeffrey M. Gross 博士是纽约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临床副教授,纽约康复与运动医学中心主任;Joseph Fetto 博士是纽约大学医学院骨科副教授,纽约曼哈顿医学中心副教授及顾问;Elaine Rosen 是纽约城市大学理疗科副教授,纽约理疗协会会员。

本书根据局部解剖编排,共14章。包括脊柱、骨盆、上肢和下肢。前两章介绍肌肉骨骼系统的结构,讨论肌肉骨骼检查的基本概念,最后一章专述步态检查,其余各章采用望、触、动、量的顺序,设计合理,内容丰富,受到学生、理疗师和医生的青睐。

本书由理疗师和骨科医生共同书写,具备独特的多学科性。第三版包括更多更好的解剖图谱,采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加以说明,更加清晰直观,易懂好记;850多张图谱、X 光片和MRI,加上对临床上常见查体方法的详细描述,并利用表格和举例来强调和概括重要概念,确实能够起到快速指导年轻医生实战演练的作用。其中,关节与脊柱的查体过程包括与生物力学的联系,以加强对人体功能的理解;基础理论部分包含简短的解剖概述,对做出正确诊断和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讲求实用、系统完整、重于实践、强调能力为原则,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具有内容深浅适宜,结构合理,文字流畅、生动、准确,图文并茂之特点。

书评者:钱文伟,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Hershey_9780470512739 《儿科头痛的临床诊治》
Pediatric Headache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rew D. Hershey, Scott W. Powers, Paul Winner, Marielle A. Kabbouche
2009年5月,234页
ISBN: 9780470512739
书评者:李凌,博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Wiley Amazon China


每个人一生至少都会经历一次头痛,儿童期头痛更会给青少年成长发育带来压力和不良影响。尽管成年人头痛常见的临床表现也适用于儿童,但是儿童期头痛表现多样,其评估和治疗也与成人头痛有所区别。目前儿童期头痛经常被忽略或者误诊为严重疾病前驱表现,治疗多依赖经验。本书目的在于更新儿童期头痛的认识,针对性指导临床医师诊治儿科头痛。

全书分为17章,前六章简单介绍儿童期头痛的历史、评估和分类、辅助检查、流行病学和头痛对儿童的影响。第六章介绍急诊头痛患者诊治流程。大量章节分别对偏头痛、周期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每日头痛等原发头痛的发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做了详细描述。并用较少篇幅介绍儿童期头痛的生物行为治疗,包括生活习惯调节、生物回馈治疗等。继发性头痛如鼻窦和其他鼻腔疾病导致头痛、外伤后头痛、颅压异常头痛也列出诊断标准和治疗建议。对一些慢性头痛除了诊断治疗外,还提出预防措施、心理治疗和预后。头痛的药物治疗是全书的重点,书中汇总大量儿童临床试验数据,目前缺乏临床试验资料的,作者介绍研究经验和成年人用药经验,对临床实践有很大帮助。

本书描述目前医学科学研究对儿童和青少年头痛的认识,更新药物治疗,使临床医师更好认识儿科头痛的症状,做出正确诊断,并给与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一本实用的书籍。

书评者:李凌,博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Salloum_978-0-470-72569-6 《精神病学诊断——挑战和展望》
Psychiatric Diagnosi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Ihsan M. Salloum (Editor), Juan E. Mezzich (Co-Editor)
2009年7月,332页
ISBN: 9780470725696
书评者:曹庆九,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Wiley Amazon China


疾病的诊断分类对于临床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自喻。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的问世对于精神病诊断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种标准化的描述性诊断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极大地推动了精神病学的研究,但这种经验性分类系统在诊断的真实性方面存在局限。基于此,本书对于目前精神病学诊断系统存在的挑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精神病学诊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共6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在世界范围内如何从历史、哲学、伦理学和文化的角度看待精神健康及精神疾病;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临床上常见的精神障碍在目前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进展和变化,具体包括痴呆、精神分裂症及相关障碍、情感障碍、焦虑和强迫障碍、物质滥用、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智能障碍、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围产期精神病及自杀等;第三部分阐述了共患病的概 念以及处理等问题,重点是在初级保健机构人群中共患病的处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综合处理的观念;第四部分阐述了与目前的诊断系统及诊断模型相关的问题,包括9篇文章,一篇文章介绍了将要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的进展及变化情况,另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ICD-11中关于精神和行为障碍章节(第五章)以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的变化及进展,对于其它国家及地区使用的精神病学诊断及分类标准也做了介绍,如拉丁美洲的精神病诊断指南、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等。世界精神卫生协会(WPA)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综合诊断(Person-centered Integrative Diagnosis)模型也有专门的文章介绍。

本书的作者多为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及对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如世界精神卫生协会前主席Mezzich JE,中国的陈彦方医师等,因此,本书对于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与分类中存在的挑战有着深入的剖析,提出的改革目标值得深入思考。对于任何有志于提高精神疾病的临床评价及卫生服务水平者,如精神科医生、研究者、教育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本书值得一读。

书评者:曹庆九,主治医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Mann_978-1-4051-8110-5 《皮肤病学实用手册》
Handbook of Dermatology: A Practical Manual
Margaret W. Mann, David R. Berk, Daniel L. Popkin, Susan J. Bayliss
2009年4月,320页
ISBN: 9781405181105
书评者:曾跃平,博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Wiley Amazon China


Handbook of Dermatology: A Practical Manual《皮肤病学实用手册》是由著名的 Wiley-Blackwell 出版社出版的一本皮肤病学袖珍手册。全书总共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普通皮肤病学,包括了常见的皮肤病如脱发、红斑狼疮、血管炎、皮肤淋巴瘤、黑色素瘤、感染性疾病、大疱类疾病、药物相关疾病和基因相关疾病,以及皮肤镜和皮肤组织病理学的相关知识。这一部分最大的特点就是表格多,让读者一目了然,且每一个表格就是一种皮肤疾病的专题,读者可以从表格中迅速查找到需要的知识,并对相关的疾病也能有所了解,从而获得该类疾病或现象的整体认识。

第二部分为皮肤外科,包括了Mohs手术指南、术前抗感染药物使用、麻醉、皮肤解剖学、皮肤重建术、激光疗法、光动力疗法、肉毒素注射、皮肤填充剂等皮肤外科各方面的内容。这部分除了延续前一部分表格多的特点外、还增加了大量的图谱以帮助读者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第三部分为皮肤治疗学,介绍了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外用药及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系统用药,另外还设专题介绍了皮肤科常用的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药物和皮肤T细胞淋巴瘤、银屑病、痤疮、脱发、药♠疹等常见疾病的处方。该部分同第一部分一样,表格丰富,信息量大。

本书虽然体积小巧,但信息量丰富且紧跟皮肤病学的研究前沿,非常适合皮肤科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日常工作使用。

书评者:曾跃平,博士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


Armstrong_978-1-4051-7039-0 《诊断影像学》(第六版)
Diagnostic Imaging, 6th Edition
Peter Armstrong, Martin Wastie, Andrea G. Rockall
2009年5月,480页
ISBN: 9781405170390
书评者:王志伟,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Wiley Amazon China


在医学上,X 线最早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基础。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新的成像技术。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的目的。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正是由于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其成为了临床诊治的重要辅助手段。掌握一定的医学影像学知识对每一位 医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主要面向医学生及青年医师,对基本检查技术和疾病影像学表现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和不同成像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与限度,以便能正确选用,并能理解医学影像学的检查结果。

本书共十五章。第一章对各种成像技术,包括普通平片,CT,MRI,PET,超声等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局限性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至第十四章,按照解剖部位,分别介绍人体各个系统,包括胸部,消化道,泌尿系统,肌肉骨骼,颅脑,五官等的影像学表现。对每一个系统都详细描述了使用不同检查方法的适应症,正常影像表现及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点。书中配以大量的图片,包括实际影像学图像及示意图,方便读者理解。考虑到非放射学医生作出临床决策时往往还是会使用普通平片检查,所以本书普通平片的影像学表现作为了重点。本书最后一章对血管和介入放射学也做了一定的介绍。最后的附录中以图片的形式讲解了腹部CT的横断面解剖结构。

本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晰,文字流畅,书中所描绘的示意图准确清晰,作者都是专业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相信该书会对广大医学生及青年医师了解放射学有所帮助。

书评者:王志伟,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


Bahr_978-1-4051-6244-9 《运动损伤的预防》
Sports Injury Prevention
Roald Bahr, Lars Engebretsen
2009年2月,248页
ISBN: 9781405162449
书评者:钱文伟,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Wiley Amazon China


在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的资助下,作为《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丛书之一的《运动损伤的预防》得以出版,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为本丛书作序并指出,保护运动员的健康是国际奥委会的职责之一。

本书由 Roald Bahr 博士和 Lars Engebretsen 博士共同完成。Roald Bahr,现任挪威国家体育中心运动医学部顾问,奥斯陆运动创伤研究中心主任,兼任美国运动医学院研究员,同时担任挪威沙滩排球和高尔夫球国家队队医,国际排球联盟医学委员会秘书,他还是挪威运动医学会前任主席,挪威国家排球队前队员和前教练;Lars Engebretsen,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部及大学医院骨科教授,挪威运动医学院及奥斯陆运动创伤研究中心联合主席。

本书按损伤部位进行编排,介绍预防损伤的重要性,指导如何制定运动队的损伤预防计划,以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发生。作者分析每项运动的具体损伤类型、典型损伤机制以及训练中存在的危险因素。

本书分为十四章,阐述实用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法,前三章阐述预防损伤的总体原则,第四至十二章介绍如何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如踝、膝、腰、肩、肘、头部和颈椎等部位的损伤,以及如何预防肌腱疲劳性 损伤,最后两章讨论如何在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模式,以及在大型运动会中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大量运动损伤。

每章的前言概括每种损伤类型、相关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这部分简短切题,回答的主要问题包括'该损伤为何常见,在特定运动中存在哪种危险;然后介绍该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确定运动员是否处于危险中;举例介绍简单的测试方法及应用筛选法识别危险因素;其后解释损伤机制,包括生物力学和导致损伤的外界因素,例如运动员自身的行为、对手的行为、比赛情况等。每章的最后介绍预防损伤方法,并提供成功预防运动损伤的实例,简单易懂。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讲求实用、系统完整、重于实践、强调能力为原则,内容丰富,涉及多种运动损伤的预防,言简意赅,结构合理,文字流畅,图文并茂之特点。对于运动员、队医、教练员及理疗师来说,本书是不可多得的专业参考书。

书评者:钱文伟,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点击浏览更多Wiley在医药、护理、牙科领域的出版物